BIM带来的远远不仅是设计施工资料数据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思维模式的变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有的设计院正在开发基于BIM模型的结构平法施工图插件。通过BIM模型生成平面二维的图纸。这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倒退。三维的模型都有了,为什么我还要用二维的呢?
没办法,审图需要二维图纸的存档,施工单位并未有BIM相关的技术储备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现状,迫使我们只能依照传统的设计施工的思维运作整个产业链内的各个环节,这对BIM效能的发挥,无疑是个拖累。虽然有BIM模型,但是本质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这就相当于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能提升自行车的速度,但是自行车速度的上限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力。
要BIM真正发挥效能,前提必须是产业链的局部,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摒弃传统的二维的思维,用BIM的方法来解决设计施工当中实际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设计单位为龙头,建立基础的BIM模型,再将这个模型依次传递给施工单位和运维单位,从整体上节省产业链各方的时间成本。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很多的配套。但是,现在相关的契机正在慢慢出现,比如当下推广的epc模式,就为设计和施工流程中的BIM数据的传递提供了土壤,参数化设计的发展也为BIM模型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BIM的运用一定会如当下的cad一样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