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再谈BIM培训的话,无论怎么说都是老生常谈了......我们需要BIM的实施,真正的干起来,并让BIMer感到真实的受益了。
BIM的提出目标是为了建筑的工业化、产品化,但现在很多人把BIM本身当成了目标,成了一门大家都在说的学问。所以,我希望能多认识些在BIM实践领域真抓实干的设计师。
我们所理解的BIM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库资源,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通俗一点说,BIM就是在建筑工程真正动工之前,先在电脑上模拟一遍建造过程,以解决设计中的不足和真实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个模拟是带有真实数据的,能够真正反映现实问题的模拟。
当前BIM应用的最大痛点BIM落不了地,很多BIM项目就是给甲方截几个图,做个汇报,搞个课题,搞个漫游,搞个VR,让甲方觉得你还是干了点儿事儿。
在BIM“大爆炸”的时代,BIM一开始被寄予厚望,且为公众所津津乐道。模型作为BIM应用的主要创新载体,已如火如荼地在各个行业展开。建筑业的BIM应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层出不穷”的发展阶段。
对于企业来讲,应用BIM的初衷是解决现场施工问题,减少二次变更,提升设计图纸交底质量。然而,当前建筑业BIM的实际应用表现却差强人意,“模型难用,甚至用不起来,更谈不上用得好”等,使用户对BIM产生了负面感受与错误认知,甚至导致企业、用户“谈BIM色变”,对BIM失去信心。
在自上而下的BIM布局与实施模式下,施工BIM应用的路在何方?我们将从BIM的需求分析与趋势,当前应用实际和原因分析,应对策略和建议三个方面来谈。
一、我们呼唤什么样的BIM?
我们呼吁的BIM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注重应用价值,强化实际应用,给员工减负,使企业增效。让大家把富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产生更多价值的工作和学习之中,让施工过程数据的生成、记录、流转、整合、分析和应用便捷、高效、实用。让模型数据真正成为大数据,互通联通,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
二、我们现有的BIM是什么样的?
当BIM进入建筑业,不乏大手笔,大投入。有的是股份公司自上而下,基于某个业务部门需求为核心设计,忽视了基层业务人员需求和操作感受,忽略了其他业务部门的专业特性和需求,不惜降低管理效率,削足适履,强力推行;有的是集团公司或子分公司主导,软件公司量身定制,推出综合管理系统或信息化平台,但由于对企业的数据流和管理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BIM只能在局部管理环节发挥作用,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基于BIM的大数据和全过程管理;有的是由各个部门主导,各自为阵,从自身的盘算和目的出发,盲目跟风,缺乏整体、全面的考虑与设计,各成一套体系,形成各种信息孤岛。
以致于BIM信息系统或BIM平台的使用者大量、重复填报数据,线下流程与管理与线上多套流程、系统同步或反复运行,多个系统内数据不完整,不能交互审核,调取和利用,无法形成有实际意义的报表和有价值的分析,大数据形同虚设,基于BIM的管理平台视同鸡肋,员工对BIM推行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疲于应付而徒劳无功。
剖析建筑行业BIM步入困局的原因,首先,是顶层设计对BIM的认识偏差。过度强调翻模的应用而弱化了模型数据,对BIM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理念和需求层面。
其次,过度依赖软件公司的宣传引导和量身定制。软件公司不是最了解企业BIM需求和操作习惯的主体,且可能为了抬高软件售价,把BIM理念说得天花烂坠。没有考虑施工企业的BIM应用客观环境和困难,比如人员分散,一人多职,关注现场等,在如何简化BIM模型源头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上思考得少,迎合上层管理理念和管控需求得多。
三、企业内缺乏真正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BIM管理是一件系统性工程,与制度流程的设计一样,需要一个了解公司和项目运行实际,懂管理(内控),懂数据,懂信息技术的部门来统筹。部门内要有复合性人才发挥主导和上下左右沟通作用,把控系统的脉络和关键点,在对市场已有的先进信息化软件或平台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和实际提出BIM构建或改进意见建议,在BIM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或跟进问题和偏差,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BIM市场上并不缺乏成熟优秀的软件,尤其是工具软件和项目管理系统。究竟怎么结合项目管理,把BIM技术应用好;这恐怕是我们所有人所期待看到的BIM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