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概念从2002年提出到现在,已叫嚣了很多年。但是人们对它的态度仍然两极分化——有人将它捧到天上,也有人对它完全嗤之以鼻。有人积极参加BIM培训,有人认为学习BIM毫无必要。目前国内BIM在几乎沦为了CAD的替代品,在小编看来,这几乎都是因为对BIM的不了解。那么要怎样正确看待BIM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BIM到底是什么?
BIM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很多人对BIM的印象是一个省时省力的绘图软件,像CAD一样。但确切地说,BIM是一个项目管理的系统,软件只是实际操作中的一部分。
因为目前国外BIM应用得比较好,就先拿国外举例。面对一个待开发的项目,当甲方投资人进场后,他首先要找的不是设计院,而是一家成熟的BIM项目管理公司,作为甲方代表去跟设计院沟通,并跟施工方敲定合同细节等。换句话说,BIM的项目管理公司,在其中承担着连接设计院和甲方中间人的角色,相当于一个专业经理人,从而避免了甲方与设计者的直接矛盾,也能更专业地与设计者沟通,传达甲方需求。
这种例子在国内可以说基本没有,因为国内目前对BIM的应用主要还是停留在软件层面:
一方面,是由于BIM软件在水暖通等方面的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不足,所以模型数据无法在整个设计环节内流通起来。这是很致命的,BIM的核心就是数据。
另一方面,国内从甲方→设计师→施工方→工厂预制这个链条也并未完全打通,这套标准目前远没有达到国际化通用的程度。
不过,单从软件角度来说,BIM确实是一个能为设计师节省大量时间的操作软件。毕竟只需画平面图,立面、剖面就直接出来了,即便改动也只需调整平面即可,加上一些智能化的应用,配合当下国内所推行的装配式建筑,常常会替代CAD做一些三维模型的拆解以及装配构建等等。
特别是一些高层、商业类建筑,BIM的加入相当于直接将施工方、设计师、甲方连接了起来,你这边一更新,工厂那边立刻就更新了,这种更新马上就能得到第三方反馈,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当然,享受这种便利之余,建筑师也要承受来自甲方和施工方等多维度的局限与枷锁。
所以看待BIM呢?我们要理性,避免盲从。
目前,国内很多设计院都开设了BIM中心,但硬性要求更多体现在对BIM熟不熟悉,能否用BIM翻模等层面。加上国内的BIM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BIM培训机构依仗着国内外信息的不对称浑水摸鱼、漫天要价,但实际上,BIM在国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几乎是多数国外院校都会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国外也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教学以及应用体系。
我们可以多学习国外的经验,把BIM更好地利用起来,让这项先进的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